2025年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赛场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参赛者”,他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象征青春活力的蓝白校服、“魔童哪吒”式的红色衬衣和乾坤圈,跑起步来的姿势也是憨态可掬,有像“太奶”似的步履蹒跚,也有冲起来就不管不顾,需要工作人员拎住他们的“后颈皮”,更有甚者,直接在赛道起点“原地躺平”,最后在“同事”们不断的请求下终于不情不愿地站起身开始起跑。 原来,本次亦庄半程马拉松,也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参加比赛,他们与跑步爱好者一起,在这片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一决胜负。 上午10时11分,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机器人率先冲过了终点线,以2小时40分28秒的成绩完成比赛,夺得了冠军。有网友调侃到:“第一次跑就能有这个成绩,而且跑完都不喘气,‘小伙子’潜力很大!再练练,争取全马突破三小时完赛”。据悉,这款“天工”机器人,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科研团队攻克了机器人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和长时间运动散热等技术难题,还优化了运动控制算法。技术难点的攻关,让“天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在长时间的奔跑过程中,维持步伐步频的稳定,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大放异彩,春晚的宇树科技为全球华人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扭秧歌”,此次亦庄半程马拉松,“天工”的夺冠之旅更是让大家看到了:机器人也能像人一样跑得快、跑得稳。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让人形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许多危险、困难的工作,实现更多繁琐、复杂的操作正在由幻想变成现实。 当然,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质疑:当前的人形机器人仍然无法做到像人类一样拥有完整的生理调节系统以应对不同情况的复杂工作,本次半马比赛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旋风小子”、“小顽童”在最后几公里就因为散热问题而频繁宕机,不得不多次喷洒降温液才能勉强完成比赛;让人形机器人代替人类参加具有强身健体和锻炼功能的马拉松比赛,究竟意义何在?这些质疑的声音,既反映了广大网友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更是人形机器人,乃至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当这些“钢铁兄弟”们踏上赛场的那一刻,就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踏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已至,时代的洪流,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会为我们的质疑和困惑所阻碍。正如央视记者鞠焕宗与“天工”一起参赛后说的,“今天,他们或许跑得不快,甚至看上去有些‘笨拙’,但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科技和产业的马拉松仍在继续,在踏上赛道的这一刻,就是所有机器人参赛队伍的胜利,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奖牌”。路虽远,兴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