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7 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连续强降雨,如猛兽般席卷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等地,引发了严重的山洪灾害。这场灾难来势汹汹,瞬间打破了当地的宁静,大量房屋被淹,道路被无情冲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截至 9 日 18 时,已造成 15 人遇难,28 人失联,15 人受伤,近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安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痛与希望。 面对这场严峻的灾害,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行动迅速展开,充分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与担当精神。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协同。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 1.2 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 1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为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如同一场 “及时雨”,让受灾地区有了对抗灾难的底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向灾区调拨折叠床、棉衣被、应急照明灯等 1 万件中央救灾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寒冷与无助中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希望。 在救援一线,无数身影冲锋在前,成为受灾群众的 “生命保护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迅速响应,甘肃消防救援总队、甘肃森林消防总队、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共调派 560 人全力投入救援工作。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蹚着湍急的水流,对危房挨家挨户进行拉网式排查,搜救被困人员。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生命迹象,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空中侦察、协助搜索,通过卫星便携站回传空天地多维度影像,为救援行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情报支撑。截至 9 日 8 时,已搜救出 6 名群众,转移疏散群众 443 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崇高理念。 医疗保障与卫生防疫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医疗救治指导组,国家疾控局派遣专家指导卫生防疫工作。甘肃省卫生健康系统迅速行动,成立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抽调省人民医院、省二院等 6 家省级医院的 26 名专家赶赴榆中县,对受伤群众进行全力救治。截至目前,发现的 15 名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他们的伤情平稳。同时,在安置点配备了 4 名医护人员和 2 名心理咨询师,不仅关注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还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走出灾难带来的阴霾。 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抢修工作至关重要,关乎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和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省道 104 线是榆中县城通往兴隆山腹地的重要主干道,因山洪冲击,近 200 米的地基损毁,安全路面狭窄,大型机械通行困难。但抢险人员毫不退缩,争分夺秒对地基进行加固,同步开展道路清淤作业。经过不懈努力,截至 9 日 17 时,救援队伍累计完成该水毁路段河道疏浚 500 米,抢修路段推进 3 公里。与此同时,电力、通信部门也在加紧恢复受损设施。截至 8 日晚 10 时,城关镇、马坡乡、小康营乡受损的 7 条供电线路,已修复 2 条。根据指挥部部署,力争在 8 月 10 日前全面恢复电力及通信,让受灾地区重新与外界紧密相连。 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不仅有政府部门和专业救援力量的全力以赴,更有广大群众的守望相助。定西 “00 后” 小伙驾驶挖掘机开辟生命通道,展现出年轻一代的担当;马莲滩村的村民们在灾难中互相帮助,东家腾出床铺安置邻居,西家分享食物共渡难关,这种邻里间的互助情谊在洪水中愈发珍贵。小朋友在安置点写下歪歪扭扭的感谢信,一句 “谢谢” 饱含着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传递。 榆中县的这场山洪灾害,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全社会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力量。从国家的坚强领导到各部门的协同作战,从专业救援人员的英勇无畏到普通群众的互帮互助,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共同筑起了一道抗击灾害的坚固防线。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榆中县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迅速恢复生机,重建美好家园,在风雨过后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持续关注榆中县的救援与重建工作,为他们加油鼓劲,携手共度难关。
|